查看原文
其他

第六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系列报道(一): 嘉宾致辞聚焦海上风电创新发展


第六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系列报道(一):嘉宾致辞聚焦海上风电创新发展


7月8-9日,以“深化创新,多能融合——海上风电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为主题的第六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在广西南宁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CREI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主办,远景能源有限公司、《风能》杂志承办,吸引了来自国内外政府部门、电网公司、开发商、整机商、部件厂商、运维服务商、金融保险服务商以及研究咨询机构等的800名代表参会。

在致辞环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胜杰,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王禹民,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申彦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英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戴丹霓,荷兰王国驻广州副总领事杨安,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田庆军,围绕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现状及前景、国际产业合作、“十四五”政策支持、广西海上风电开发等议题分享了真知灼见。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黄胜杰:
广西地处中国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份,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广西的发展。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赋予了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广西时,提出广西在新发展阶段“闯出新路子、展现新作为、迈出新步伐、彰显新担当”的“四个新”总要求,明确广西要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大力发展向海经济。
近年来,随着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能源消费保持高速增长,电力需求增长超过预期,保障能源安全供应面临新形势。为落实中央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十四五”期间,广西将大力发展包括海上风电在内的新能源,这是保障自治区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重要途径。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提出要培育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立足广西、面向东盟的海上风电产业,以风电开发和配套产业链建设为重点,带动风电装备制造业及海上风电服务业集群发展,促进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广西北部湾海域尚未开发过海上风电,期待大家共同参与开发。广西同时享有沿海、沿边、民族区域自治、西部大开发、北部湾经济区等区域发展政策,新能源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希望风电上下游产业一起落户到广西。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  王大鹏: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我国海上风电总体将呈现由近及远、集约发展、融合发展、市场驱动等发展趋势。为推动我国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国家能源局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统筹兼顾,稳妥有序推动海上风电发展。海上风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稳中求进,有序发展,高度重视建设施工和运维的安全,确保安全不出问题。同时,要积极适应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趋势,有序推进近海项目布局优化和深远海示范发展,真正实现大规模开发和高比例消纳。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规范海上风电的开发建设。将加快研究制定全国深远海海上风电规划和管理办法,探索项目统一开发,电力统一送出的模式,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加强消纳责任考核评价,破除市场壁垒,积极营造公平开放、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全社会开发利用海上风电的积极性。
三是加强示范引领。着力推动海上风电重大基地建设,加快组织开展全国深远海示范,在有条件的区域规划布局一批海上风电基地,推动形成规模化连片开发的格局。同时,结合深远海基地开发,推动海上能源岛建设。
四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大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重点补齐技术装备短板,加强核心部件的攻关与创新,提升运行维护的水平,充分发挥智能化、智慧化技术的赋能作用,不断提升海上风电的产业竞争力。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  王禹民:
我国海洋线长,海上风能资源丰富,海上风电是近年来全球风电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有力抓手,对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增加能源供应,保证能源安全,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和应用国,海上风电建设成效显著,已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海上风电新增容量最大的市场。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4月,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1042万千瓦。
广西是我国沿海省份中为数不多的海上风电开发处女地,拥有大规模近海风能资源尚未开发,后发势力明显。广西毗邻东盟,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具有天然优势。与此同时,东盟国家大多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电力需求旺盛,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空间巨大。且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拥有丰富的岸线资源即海上风能资源。目前,除越南正在开发个别海上风电项目外,其他国家均未开发海上风电项目。以北部湾为基础,打造立足广西、面向东盟的海上风电交流平台,积极引导国际企业加强与东盟国家进行海上风电开发,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当前,海上风电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要坚定信心,曲折的道路通向光明的前景。在装机规模不断扩大,供应链逐步完善,以及管理机制水平持续提升的情况下,海上风电的市场竞争力会不断提高,产业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将为能源清洁转型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申彦锋:
在广西,中核集团有一个梦想,就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广西的重要讲话精神。“十四五”期间,中核集团希望全面落实中核集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去年签署的新时代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紧密结合广西的资源禀赋、发展规划及需求,充分发挥中核集团全产业链和资源整合优势,提供具有综合特色的清洁能源+核技术应用+环保+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揽子解决方案,高效助力广西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高质量发展。
为此,中核集团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准备:
一是组织准备。中核集团旗下的中核汇能是开发可再生能源的专业化公司。中核汇能2020年在广西获批的光伏指标位居全区前列,将大力发展和投资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在实现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六大行动目标上发挥综合特有优势。二是人力准备。中核集团目前共有17万职工,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三是技术准备。经过多年的发展,中核集团形成了以核为主的同心多元的能力。同时,中核集团在广西将布局核医疗产业,并积极参与广西环保治理,助力广西生态文明建设。中核集团还将发挥数字信息产业优势,助力广西数字化转型。中核集团旗下的同方股份积极参与了广西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中核集团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广西绿色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相关重大项目落地,以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为壮美广西贡献中核集团的智慧与力量。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秦海岩:
自2016年举办首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以来,我国海上风电开发速度明显加快,技术取得长足进步,施工安装能力大幅提高,开发成本快速下降,预计在未来3年内有望实现平价上网。与此同时,全球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同样迅猛,海上风电还成为企业转型的重点方向,欧洲传统能源企业纷纷加快发展海上风电业务。
我想大家的积极性之所以如此高,除了前景广阔、经济性持续增强之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碳约束的时代。目前,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目标,碳达峰与碳中和不仅是一个全球环境治理问题,也是一个向绿色发展转型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问题。今后,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必须把“碳”作为重要的考量,碳排放将成为影响一个企业市场竞争力,甚至是制约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可再生能源资源将成为新时代的“石油”和“煤炭”。哪里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哪里就具备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目前,加快海上风电开发成为各国推进能源转型的关键战略方向。我国拥有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据国家气象局的最新评估,我国海上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超过35亿千瓦。沿海省份也纷纷规划了各自的开发目标。作为本次大会的举办地,广西拥有良好的风能资源开发条件,完全可以依托资源与区位优势,打造“立足广西、面向东盟”的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并通过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上风电+制氢”“海上风电+海水淡化”以及能源岛建设等多产业融合发展,产生多重价值。
目前,海上风电还不具备平价上网的条件,仍需政府提供适当的支持,从而保持一定的开发规模,形成市场拉动,确保技术进步持续下去,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统筹规划,坚持集中连片开发,单体项目规模应不低于100万千瓦;送出系统工程由电网负责投资,成本纳入输配电价;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重点产品与项目的开发,实现跨越式创新;成立海上风电发展促进基金,推动项目长期贷款利率降至3%以下;调整对央企投资收益率的考核要求,如降到6%或更低。
 
英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  戴丹霓:
应对气候变化是英国政府的优先事务,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在今年11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作出更多贡献。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英国及很多国家作出了承诺,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英国也非常欢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截至2020年年底,英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装机规模,为10.8GW。英国政府希望到2030年使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增加到40GW。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两个海上风电市场,英中应该更加密切合作,包括促进业内合作。通过相关咨询委员会,两国间开展过富有成效的政策、技术分享,引入了推动成本下降的经验。英国一直非常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建设英国的风电项目。英国企业也非常支持中国的能源转型事业,包括参与建设江苏的海上风电变电站。此外,今年苏格兰也在推进与江苏的合作,将苏格兰的供应链与中国的关键市场进行更紧密的连接。
英中之间的合作任重道远,我们应当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海上风电行业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并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共同保护环境。
 
荷兰王国驻广州副总领事  杨安:
从2010年的第一个示范项目——上海东海大桥项目至今,中国海上风电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展,2020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3GW。目前正值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阶段,中国承诺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欧盟计划在2050年实现这个目标。为此,我们需要积极推广当前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在扩大海上风电装机规模上怀揣远大理想,并致力于创新。我们从荷兰带来了好消息,2020年荷兰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接近1.5GW,成为中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新增市场,这还是在爆发新冠疫情和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实现的。
对于海上风电,荷兰政府制定了非常积极的开发路线图,计划到2030年实现11.5GW的装机目标,到2040年达到38GW,到2050年达到72GW。荷兰在发展海上风电的过程中,所有项目的环境评估都是由政府负责的。同时,政府会保证开发商的并网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使项目招标流程完全透明化,有效降低了成本和风险。
当然,荷兰还拥有发展海上风电的绝佳环境,包括有经验的海上风电供应商,有支持海上风电技术创新的资源,这些都确保了荷兰的海上风电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有利位置。
关于供应链,荷兰的公司拥有非常好的历史记录,尤其是在风电行业,其中的很多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是非常活跃的,这样的良好记录保证我们能够持续地开展技术革新。海上风电是荷兰和中国开展合作的优先领域,这次大会将进一步加深我们彼此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  田庆军
全球碳中和正加快催生以低碳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和产业革命,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作为能源系统碳减排的关键技术之一,海上风电的地位日渐重要,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绿色低碳技术的制高点。中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1.8万公里海岸线,几乎涉及全部经济发达省份,海上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超过35亿千瓦,资源种类丰富,具备成为“新煤炭”“新石油”的战略先决条件。
未来3~5年内,中国所有海域的海上风电项目基本都可以实现平价。到“十四五”末,部分地区的度电成本可以达到0.3元/千瓦时,EPC造价可以降至每千瓦1万元以内。海上风电是实现能源安全、环境安全和产业安全的重要抓手,也是构筑重工业技术壁垒的重要渠道。海上风电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实现碳中和的必然选择。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用能体量大,土地资源稀缺,海上风电是必然选择。海上风电协同多产业共同发展,可以形成万亿级的产业集群。
广西海上风电产业是一片湛蓝的蓝海,远景愿一起打造深蓝。广西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长1628.59公里。除与广东、海南、越南共享北部湾及南海海域空间资源外,其沿海还拥有滩涂约1005平方公里,20米水深以内的浅海约6000平方公里,是中国西部地区12个省份中唯一的沿海省份。充分利用海洋资源,有利于广西向海经济持续增长。广西规划海域风能资源禀赋较好,以目前行业技术和成本,可以在国内第一批实现平价。CWEA
来源:《风能》杂志

第六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系列报道的多内容,敬请关注风能专委会CWEA公众号

推动海上风电创新发展  助力落实碳中和目标
——第六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在南宁召开


田庆军:海上风电是沿海地区实现碳中和的必然选择


投稿与联合研究欢迎风能行业相关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产业分析师向风能专委会CWEA公众号赐稿,或进行联合风能产业研究。CWEA投稿邮箱:
cwea40@cwea.org.cn,或请公众号后台留言
产业研究服务:
gaoyuan@cwea.org.cn,高女士
电话:010-59796665-3612


更多能源和风电行业专业报告,请关注风能专委会CWEA公众号,文章列表页右上角搜索“报告”,即可获取最新最全的报告。也欢迎您将CWEA公众号转发给朋友参考。

如果觉得好,不妨动动手指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